28年来首次,拜登要对这个群体下手了

1.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的“里程碑”达成后,美国总统拜登又开始着手扭转川普政府的减税政策,计划向企业与富人大幅增税。彭博社15日援引知情人士称,这将是自1993年以来美国的首次重大加税计划。

这些税收将帮助支付拜登长期经济计划的费用,以支持疫情救助法案的后续行动。此前,拜登准备推出一项名为“Build Back Better”的经济计划,主要聚焦基建与战略产业领域,支出规模将至少达到4万亿美元。

据报道,拜登下一轮经济计划的资金来源不会只依靠政府举债,税金也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拜登的顾问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一揽子计划做准备,包括提高企业与个人的税率。

四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,拜登政府酝酿的一系列增税方案可能包括:

将企业税从21%提高到28%;

削减直通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伙企业的税收优惠;

对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个人增加个人所得税;

扩大遗产税的覆盖范围;

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增加资本利得税。

报道截图:在下次经济计划中,拜登酝酿1993年以来的首次重大增税方案

不过,对于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人,拜登不打算提高他们的税收。而这部分人占美国纳税人的90%以上。

当前,拜登政府尚未宣布何时出台税收措施,总体计划也尚未披露。不过,美国税收政策中心(tax Policy Center)的一项独立分析预估,拜登酝酿的增税计划将在10年内筹集2.1万亿美元。

知情人士说,这些税收计划承接了拜登2020年的竞选承诺,预计拜登政府可能将废除川普政府2017年减税立法中的部分内容。

2017年,在川普政府的领导下,共和党人于当年通过一项全面减税法案,将公司税率从35%降低到21%,是当时30年来联邦税法最大的改革。这项法案没有得到民主党的支持,民主党抨击这项法案是“抢劫”,将加剧国内的不平等。

拜登 图自澎湃影像

彭博社表示,对于拜登政府来说,税收改革不仅将能为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、气候变化应对及扩大对穷人的资助等关键举措提供资金,还可以帮助解决民主党担忧的税收体系中的不平等问题。

稍早前,彭博社3月11日的文章曾指出,1.9万亿美元法案通过后,拜登正准备推出一项“Build Back Better”计划,该计划在10年内至少投入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战略产业,如半导体、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。拜登承诺,政府的行动不仅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,还能帮助美国与中国竞争、应对气候变化,以及改善不平等。

不过,对于拜登的加税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担忧。美国税务基金会(Tax Foundation)近期分析称,将联邦企业税率提高到28%,将使美国联邦州综合税率提高到32.34%。这将导致美国成为经合组织和七国集团(G7)中这一税率最高的国家,同时这还会增加在美投资成本。该基金会说,“我们估计,这将使(美国)长期经济产出减少0.8%,工作岗位减少15.9万个,工资减少0.7%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拜登的计划很可能受到共和党人的阻挠。彭博社指出,民主党未来至少需要10名共和党人的支持才能通过该法案,使得法案在参议院的规则下生效。但共和党人当前的态度却相当明确。参议院共和党(少数党)领袖米奇·麦康奈尔(Mitch McConnell)上月表示,他们将就大幅加税的可行性进行激烈且广泛的讨论。

当前,白宫与财政部长已经就拜登计划作出相关表态。

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15日报道,白宫发言人珍·普萨基(Jen Psaki)当天在记者会上说,白宫希望通过向富人和企业增税来实现总统的竞选承诺。拜登总统认为,那些富人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,企业也需要上缴更多的税。

普萨基补充称,拜登认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·沃伦(Elizabeth Warren)的观点,即“中产阶级家庭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他们应该得到的,而那些处于高层的家庭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。”

美国财政部长耶伦(Janet Yellen)14日在美国广播公司的“本周”访谈节目中表示,拜登政府尚未决定是否征收新的财产税。“但他建议公司和富人应该支付更多的税,以满足经济的需求,以及我们需要做的支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预计我们将提出控制赤字的建议。”

据《福布斯》杂志消息,拜登签署1.9万亿美元的经济法案后,美国政府授权的经济刺激支出总额已经达到5.4万亿美元。

随着美国债务越来越多,该国政府财政赤字的问题也越发严重。今年2月,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(CBO)发布报告预计,到2051年,美国公共债务将占其GDP的202%。该部门认为,美国的“债务轨迹”在未来30年仍将是不可持续的状态,长期经济前景是“危险的”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